李桂泱
|
|
![]() 艺术简历: 李桂泱,号开山工,苦吟斋主,1946年1月19日生,河南省许昌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自有天地在人间】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 【信天游】等三幅入选全国第九届新人新作展。 【一方黄土一方日月】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展佳作奖。 【日头从坡上走过】获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金奖。 【多情谁似塬上秋】获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佳作奖。 【好山好水好人家】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 【古风依旧】等八幅入选全国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北十人展晋京展出。 ![]() 古韵 68*68 ![]() 好山好水好人家 180*190 ![]() 暮韵 68*68 ![]() 秋水图 135*135 ![]() 秋塬无垠 180*190 ![]() 日头从坡上走过 180*190 ![]() 山凹凹里度春秋 68*68 ![]() 山路弯弯 68*68 ![]() 夕晖 68*68 ![]() 信天游声声绕古塬 68*68 ![]() 天下黄河 96*180 ![]() 生生不息 96*180 情系厚土笔写风骨 ——李桂泱黄土高原山水画的艺术特性 前人很少入画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成为众多画家的创作母题。其中李桂泱的艺术特性尤为引人瞩目——艺术人生的传奇性,精神内涵的写真性,笔墨语言的整合性,这三点就是我的基本观感和理性概括。 李桂泱的艺术人生具有传奇性。1946年生于河南许昌贫民家庭,17岁辍学当上铁道筑路工人,长年野外作业,四海为家,从事原始而笨重的体力劳动,汗水洒遍东北、西北和中原大地。是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提供了转机,为改变生存环境,也为了宣泄内心原发的创作冲动,他捡起了从小喜欢的写写画画,从出板报开始,进而每到一地,必抽空拜访书画名家,观摩书画展览,研讨书画理论。大自然的启迪、个人悟性一旦与勤奋刻苦相合,便生发出巨大的艺术创作力量。1989年他便有作品一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四年后又有作品获全国首届山水画金奖。从此,李桂泱进入了山水画名家的行列,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他坦诚地对我说:“今非昔比,知足到了极点,唯一的愿望就是画好画。”奇迹已经转化为不息追求动力。 真诚的李桂泱始终以“求真性”作为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内涵。他把审美眼光专注于黄土高原,自觉地走入“北派”山水之列,也始终信守开创者荆浩所提倡的“图真”论,“度物象而取其真”,真,即物象的本质特征。画家只有通过“度”即深入体察、品味,才能取得真正的“本真”,那是一种“气质俱感”的超越于表面形式的境界。同时荆浩又提出“搜妙创真”,强调画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情感爆发力,实现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两厢融合。三十多年来,李桂泱每年坚持写生采风,从未间断,目识、手写、心追,朝夕体味,深悟黄土魂魄的博大雄浑,苍莽壮丽,其包孕的历史感、沧桑感和生命感,令他激动不已。他笔下的黄土高原,既不是凄凉的荒山秃岭,也不是矫饰的人间乐土,而且交织着宇宙伟力与苦涩艰难,人类创造力与沧桑变迁,涌动着内在生命精神的高原厚土。丰富复杂的审美情怀,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切实的表现。 “北派”山水历史久远,但多从大山坚岩的表现技法演化而来,厚土则缺少先例。对此李桂泱毫不畏惧。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笔墨语言的整合性特征。不专师一家,不构成法,不拘一格,在古代传统和现代形态的海洋中广收博取,为我所用,为“写真”所用。其具体语言特性表现为:富于结构张力的章法布局,俯瞰或高远的透视角度,密集动健的点线交构,浓淡虚实有度的水墨意韵,共同构建出李桂泱山水画气势雄浑博大之美,同时这种美又不乏精微耐读的细节和笔墨品味。 我要特别提到李桂泱的新作《情系厚土》长卷,高1·8米,长19米,花费了四个月时间,是他迄今为止最为精心的代表性力作。如果说,前三十多年他从各个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表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那么,这张长卷则是更为宏观的表现黄土高原的恢宏气势和波澜壮阔的整体风骨。纵览全图,四个大的开合,跌宕起伏,沉雄、肃穆的苍茫原野,墨色浓重;空灵、流动的袅袅云气,虚无飘渺。两者穿插交融,得虚实相生之趣,构成画面整体的节奏旋律。散布于塬间的村舍、古道、丛林等,流溢出现实的生活气息,也丰富着画面的形式感。这一曲黄土高原的大型交响乐,交织着洪荒与创业,苦涩与希望,天道与人寰,笔力与墨韵。不由令我想起蛮声乐坛的《黄河大合唱》。 李桂泱已然登上一个新的艺术台阶,深信他的潜力和韧性,预期他为北派山水画的拓展做出更大奉献。 2007年10月26日于金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
【上一个】 李午申
|